您的位置: 西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 > 民族宗教 > 正文

桑珠孜區(qū)第二中學: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綻放

作者: 扎西頓珠發(fā)布時間: 2025-10-22 10:49:29來源: 西藏日報
打印
T+
T-

  走進桑珠孜區(qū)第二中學,多彩的民族服飾、純真的歡聲笑語、互助的學習場景,構成了一幅多民族師生和睦共處的生動畫面。

  秋日的陽光灑在桑珠孜區(qū)第二中學的操場上,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,五星紅旗冉冉升起。學生們整齊列隊,凝視著迎風飄揚的國旗,眼中充滿敬意與自豪。

  這所擁有多個民族師生的學校,近年來以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為主線,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教學、活動與生活的每一個內(nèi)容,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,讓這片雪域高原上的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得愈發(fā)絢爛。

  桑珠孜區(qū)第二中學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學校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該?,F(xiàn)有藏族、漢族、回族、東鄉(xiāng)族、撒拉族、土族、彝族等多個民族的學生。

  “學校高度重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,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,讓文化認同在潛移默化中扎根學生心間。”桑珠孜區(qū)第二中學校長次多告訴記者。

  學校在課程建設上,組織資深教師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民族團結元素,語文課上,《草原》一文中感受蒙漢情深;歷史課上,結合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,講述各民族共同建設新西藏的歷程;3月28日,學生以《百年變遷看西藏》《民族團結頌》等詩歌朗誦,回顧西藏在黨的領導下實現(xiàn)的歷史性跨越,用深情朗誦傳遞“各民族共同繁榮”的信念。

  “我們很喜歡學校舉行的各類活動。通過活動,我認識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,我教他們藏語,他們教我他們民族的語言”學生尼瑪康卓笑著說。

  民族團結是各族學生友好相處的最好“密鑰”。在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下,4月30日,紀念“五四運動”106周年文藝匯演上,學校各班創(chuàng)作舞蹈《民族團結一家親》、歌伴舞《愛我中華》等節(jié)目,各民族學生身著傳統(tǒng)服飾同臺表演,臺下師生揮舞國旗合唱,校園成為民族團結的歡樂海洋。

  近年來,黑龍江省組團式援藏教師也為學校民族團結工作注入新活力。

  在教學上,援藏教師與當?shù)亟處熼_展“同輝互促”結對,帶動當?shù)亟處熃虒W水平提升。援藏教師搭建“云端橋梁”,學校與哈爾濱市蕭紅中學跨越5000公里,聯(lián)合開展“經(jīng)典伴我成長”活動,兩地學生通過視頻連線共讀《紅星照耀中國》。

  家訪路上,用腳步丈量民族團結的溫度。2025年8月的一個周日,援藏教師楊伯祥等五人冒著高原初秋的寒意,輾轉兩個多小時,來到藏族學生次旺扎西家中。

  老師們拿出成績單,耐心地解釋:“孩子學習進步很大,但語文作文還需要多練,我們可以一起幫他制訂學習計劃。”數(shù)學教師魏紅杰蹲下身,給次旺扎西講解錯題,英語教師孫麗丹則帶來了印有英語單詞的卡片,“以后每天記10個單詞,下次老師來檢查好不好?”次旺扎西看著老師們認真的模樣,用力點頭。

  援藏教師多茹在日記中寫道:“每次家訪,看到家長們真誠的笑容,聽到孩子們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‘老師好’,我就明白,我們走的不僅是家訪路,更是民族團結的連心路。”

  教室里,各民族學生互幫互助、操場上,援藏教師與當?shù)貛熒餐\動、校園長廊里,“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班級”的獎狀格外醒目……如今,走在校園中,隨處可見各民族師生相互學習、相互幫助的場景,民族團結之花已深深扎根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。

(編輯:陳建國 責編:牛子壯 終審:劉期勝)
相關閱讀
?

熱點關注更多>>

領導論述更多>>

理論園地更多>>

相關鏈接更多>>